民國五0年代,
一個以伐木業繁華一時的小山城-「摩里沙卡」,
曾是台灣林業的重要據點,
如今已風華褪盡...
林田山原名「摩里沙卡」〈森榮的日語發音〉,
這裡全盛時期曾有四、五百戶人家,
約二千多人居住在這個小山城。
早期為了居住在這裡的員工及居民,
還設立了森榮國小、公共澡堂及食堂、市場、福利社、理髮部、洗衣部...等,
而且每週還有免費的電影提供觀賞,可以說是生活相當便捷;
但隨著政府的林業政策,繁榮的小山城也隨之沒落,
目前園區裡面住的僅剩幾十戶人家。
自己一直很喜歡有點歷史的東西,
老老的、舊舊的,總是讓我特別溫暖;
這次走訪林田山,
不想刻意去找尋或研究,沒有方向、沒有設定,
就只想拎著OvR,走到哪兒拍到哪兒~
#01
#02
#03
在這裡,它試著凍結時間的流,
換上鮮艷的外衣,努力訴說曾經的美好時光。
#04
#05
#06
在這裡,我試著解開時間的流,
坐上駕駛座,讓它引領我前往曾經的國度。
#07
#08
#09
懷念學生時代搭乘火車通勤的時光,
一格一格打了洞的月票,
記錄著我和它一起走過的生活。
#10
#11
#12
吱吱作響的電風扇,生硬窄小的綠皮椅,
搖晃不穩的火車廂,僅能打開一半的老車窗;
飄進來的風,緩和了空氣中的柴油味,
走進來的人,化解了人群中的陌生感,
這,就是我喜歡的,一台簡單而有生命的老火車。
#13
#14
#15
它,不會因為被砍伐而失去生命,
在腐朽的木頭堆中,總是試著找出另一種力量而存在。
#16
#17
#18
因為陽光,才有影子的存在;
而流行,則因為傳統才有意義。
#19
#20
#21
凋零的落葉如同傳統產業的式微,
難道,傳統與流行兩者無法同時並存?
「復古」,就是最好的答案。
#22
#23
#24
#25
傳統 VS 流行,
其實只有一公分的距離。
彷彿置身阿凡達的潘朵拉星球,
在古老的家園樹底下,蘊藏著四通八達的觸角連結;
摩里沙卡和自己,或許都正在尋找心目中的伊娃。
《系列文章》打開摩里沙卡的時光寶盒〈二〉-花蓮林田山〈森榮國小〉
《系列文章》打開摩里沙卡的時光寶盒〈完〉-花蓮林田山〈漫遊民宅〉